我一直以為「清明上河圖」,是明清時代的畫家畫出來的作品,或是以明清時期為主題的畫作,原來它沒有這麼單純,越是世界級的作品,它的故事越多。


 


這幾天整理信箱,看到朋友傳給我的資料:蔣勲老師講解「清明上河圖」的影片。我點上去看了,才明白原來是蔣老師想藉由「清明上河圖」這幅畫作,來解析古代聚落的發展,以及繪圖佈局的巧思。


 


這吸引了我的注意,查了一下「清明上河圖」的由來。


 


原來「清明上河圖」有若干版本。真本,是宋朝張擇端的原創作品,以北宋京城汴京(河南開封)居民在清明時節的生活為藍圖,用來懷念老家繁華興盛的景象(西元11-12世紀)。這是中國傳統繪畫中具有特色的「界畫」,當時就引起風潮。


 



真本清明上河圖/宋.張擇端


 


該幅創作在後代有60多本仿作,經專家鑑定最有價值的一幅,是在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完成的,史稱「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由宮廷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等5人合作而成。他們加入了西方透視原理的畫風,讓畫作更加鮮活


 


新創作的其實不算仿本,只能說是採用了宋朝張擇端的創意,改以明清時期百姓的生活方式,大剌剌的表現在連續的畫紙上,該畫作足足比真本大了2倍,寬1152.8cm 35.6cm(真本寬528.7cm 24.8cm)。又因時代較近,色彩艷麗,人物更為活脫。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清.陳枚等


 


這兩幅畫作之所以成為世界級的藝術品,除了繪畫技巧高超外,還有蔣勲老師所謂的:研究「清明上河圖」,可以瞭解到古人的生活方式。如今「真本清明上河圖」典藏於北京的故博物院,而「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則是典藏於台北的故宮博物院,剛好兩岸一邊一幅。


 


上海為了舉辦世博會,中國那方很有心的將「清明上河圖」啟動了,也就是他們運用了現代的動畫技巧,將歷史大作「清明上河圖」活化了。從參觀者流傳出來影片,不需要老師的特別指引,常人都可以觀察到古人的生活狀況,太有意思了!


 


我9月份去蘇州走訪過周庄,在古色古香的建築物裡,就幻想早年這裡居民的活動該是如何,看了以下的影片後,不用再幻想了,影片裡的人物表達了一切。人會老逝,建築物卻依舊存在,周庄的狀況正是如此,剩下的就留給後人憑弔了! 


 














藤曰:藤上禮拜日有跑去看,滿滿都是人潮...好險看的是早上的,




因為中午出來後,排隊人潮已經繞好幾圈了(頂著大太陽)




至於真的有那麼好看嗎?  可能科博館的木乃伊比較好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藤小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