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2007.06.07 
星光大道的核心價值
王毓莉



    驚傳爆紅的「星光幫」楊宗緯謊報年齡,儘管製作單位表示當初對參賽者沒有年齡限制,但是他本人也因為壓力過大,萌生退意,向製作單位表示要退出比賽。可以預料的是,網路上的正反意見,又要挑燈夜戰。


    楊宗緯被指稱在部落格上顯示二十四歲,但是實際年齡已經二十九歲,如果指稱屬實,應如何看待一位愛唱歌年輕人的「謊報年齡」參賽?儘管歌聲好壞無關乎年齡,但說謊的確是不正確的價值觀,不值得鼓勵,建議楊宗緯跟喜愛他的歌迷說明白,有必要就道歉。


    台灣的收視率鰲頭,一向是八點檔連續劇的天下,但是來自九點半檔的「超級星光大道」創下超高收視率,似乎是跌破不少人的眼鏡。該節目名副其實的創造了不少閃亮的「星光幫」成員,第一屆比賽尚未結束,已經成功塑造出幾位明星歌手,迷哥迷姐追著楊宗緯、林宥嘉、周定緯、盧學叡、潘裕文、劉明峰,還有一位PK大魔王-蕭敬騰,到處跑通告。


    「超級星光大道」所處的特殊時空環境,以及本身的產品特質,造就了節目成功的要素。首先,「超級星光大道」滿足了社會高度階層化後,屬於底層(未具有美麗俊俏的外表、良好的科班訓練、廣大的人脈關係)的人,一種跳升階層的機會,憑藉著的是「歌唱的實力」。


    其次,「超級星光大道」面臨的傳媒環境,是一個多媒體時代,網路部落格的催化作用,使得節目的影響力,由無線電視、有線電視、一直燃燒到網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節目產品特性--「真實」。不可諱言,目前電視節目環境中,難以找到一個純粹性的歌唱節目、同時兼具真實不作假的真情流露,所以閱聽眾被「歌聲」、「真情」的氛圍所感動,以收視率回報給製作單位。


    然而,就在該節目收視率不斷攀升同時,新聞台也開始消費這些「星光幫」成員,基於新聞收視率的價值,楊宗緯等人曝受在比已發片藝人更高的關注度下,但是過度的新聞曝光集中在跟隨製作單位的公關活動、或者重新重炒網路上已經存在的素材,其目的只是想要分享該節目的收視率到新聞中。從新聞的呈現上,閱聽眾看不到每個人奮鬥想唱歌的過程與努力、看不到「星光幫」的成員互動情形,足夠讓閱聽眾判斷參賽者的哭是真是假。


    另外一種「商品化」現象,出現在製作單位與電視台端,當節目尚未做完第一屆比賽,就已經飆高收視率,製作單位與電視台自然要將這些節目組成成員當成是金雞母般的呵護與盡情的「運用」,到處排通告。如今,參賽者楊宗緯已經因為角色轉換適應不良,壓力過度,萌生退意,建議製作單位未來應該更留意參賽者的心理建設與角色轉換輔導。


    或許有些人看衰「超級星光大道」,認為這是另一種「蛋撻現象」,但是我以為,與其讓青少年追求沉迷於不健康活動,該節目確實提供了一些君子之爭的正面價值觀,此外,在充斥一片造假、包裝的傳播產品市場中,該節目對於目前電視文化生態的貢獻,值得肯定。


    只不過,資本主義的商業化邏輯,一定程度的影響台灣電視節目產製與行銷,但過度「商品化」的操作模式,只會產生反效果。期許製作單位記取節目製作的初衷與節目成功的關鍵,不要過度操作「公關行銷手法」,將一個個純真的參賽歌手過度「商品化」,反而使得該節目成功的核心價值盡失,最後終究會失去廣大閱聽眾的支持。


    而對於楊宗緯:「只要面對大眾,陰影就在你背後!」相信台灣的觀眾應該也可以給年輕人一個機會,不讓一個具備優良資質的年輕人就此消沉、不再作夢,也讓大家少掉聆聽一個天籟之音的機會。(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藤小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