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識:走路預防心臟病,開啟6扇健康之門 




一、走路開啟六扇健康大門 

 1、心臟健康的大門 
  對大多數人來說,

走路是預防心臟病最簡單
和最方便的方法。
早在上世紀20年代初,美國心臟學會奠基人、著名心臟病學家懷特博士就提出,步行鍛煉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並首創了以走路作為心臟病和心梗病人康復治療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不久之前美國一項對164565歲以上老人進行的研究發現: 
與每周步行少于1小時的老人相比,每周步行4小時以上者,其心血管住院費減少69%
死亡率減少73%

 2、大腦健康的大門 
  依據 1013日路透社報導,

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表明, 
要防大腦萎縮、老年癡呆,途徑之一就是保證每周步行不少於9.6公里。
因為步行不僅可以增加大腦體積,
也會讓記憶力出現問題的機率降低50%

3、遠離糖尿病的大門 
  其實控制糖尿病並不難,

研究表明一星期堅持3天,
每天在30分鐘內步行 3公里
糖尿病的發病率就可降低25%
周堅持4天,可降低33%
每周5天,則能降低42%

 4、骨骼健康的大門 
  走路能讓骨骼更合理地支撐身體重量,

從而減少骨骼內礦物質的流失,
預防、改善骨質疏鬆。
此外據美國《關節炎和風濕病》雜志報道,
與跑步相比,走路不僅對關節的壓力小, 
而且還能延緩關節功能的衰退。

5、減輕體重的大門 
  散步每30分鐘消耗75千卡的熱量。

減肥要靠長期、規律的運動,
偶爾一次劇烈運動的效果只能持續48個小時。而且過量運動有時會造成猝死,很危險,
只有步行最合適。

6、長壽的大門 
  雷潔瓊95歲了,電視臺採訪時, 

問她如何能做到身體這樣好,
她說唯一的愛好就是天天走路,
還有陳立夫,為什麼能活到100歲?
也靠的是每天步行。

  研究顯示每天步行超過30分鐘的人,

不管體內脂肪含量有多高, 
他們的長壽幾率都比其他人高4倍。

二、品質比數量更重要 
  閒庭信步、低頭走路、背著手溜達、

把手揣在兜裡,兩臂緊貼在身邊……
雖然都在走路,但專家指出,
這些並不是正確的走路方式,
對健康的功效也不大。
在日本,專門有人教大家怎麼走路。從在哪兒走怎麼走走多長時間
都有一定的講究。
1、走路的地方最好有樹 
  步行的最好地點是公園,實在沒時間去,也要找道路兩邊有樹或綠化帶的地方走。

專家指出走路雖然是種低運動量的有氧運動,但最好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
離馬路越遠越好

2、穿的鞋越輕越好 
  走路時最好穿寬鬆一些的衣服,

襪子也以棉質較厚的為好, 
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 
尤其鞋子非常重要,越輕越好。
可以選擇慢跑鞋因為這樣的鞋後跟比較牢固,能使腳踵穩定,不易傾斜。
後跟的上方有適當突起的襯舌,
能起到保護跟腱的作用。
鞋頭最好又高又圓,才不會夾住腳趾,
或造成趾甲充血。

3、走路時要抬頭挺胸 
  步行時身體太放鬆,是沒什麼效果的。

抬頭、挺胸、目要平視,軀幹自然伸直; 
收腹,身體重心稍向前移; 
上肢與下肢配合協調,步伐適中,
兩腳落地有節奏感,才是正確的走路姿勢。

  此外美國《預防》雜誌有文章指出,       

走路時把意念放在腳上,
感覺腳跟到腳尖逐一踩踏到地面,
能起到轉移注意力、放鬆精神的作用。
如果想瘦身,最好走坡路或爬樓梯;
如果是走平路,要把注意力放在收縮小腹上,走路時臀部適當地向前扭動,
讓腹部肌肉承擔更多的力量。

4、每天至少走1個小時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稱,       

每天的走路時間加起來最好不要低於1個小時。
以中等速度(每分鐘90步至120)來算,
1個多小時,路程在1萬步左右、5公里
10公里之間比較合適。

此外晚飯後一小時再去走路比較適宜

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觀點並不科學,因為剛進食後,血液主要分配在消化系統,       
立即運動,會使消化系統血液流往肢體, 
不利於食物消化和營養吸收。

5、走路後最好微微出汗 
  步行運動並不追求大汗淋漓的效果,       

最好是鍛煉完微微出汗。
要想看走路的運動強度夠不夠,
可以自己測一下心率,
一般來說走路後心率+年齡=170左右比較合適。

 

 

 

 

 

 

日媒報導︰天冷洗澡不正確 每年1.4萬人猝死

 

 

 

日專家提醒︰切勿先洗頭

 

〔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綜合報導〕天氣冷颼颼,許多民眾愛泡熱水澡,不過洗澡方式不當,可能導致死亡。根據日本雜誌《日刊現代》報導,日本每年因洗澡不當而導致死亡多達一.四萬人,其中約九成是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專家提醒,天氣冷時,洗澡時切勿先洗頭。

 

根據日媒報導,日本有不少因洗澡不當導致死亡案例,特別是十二月、一月期間,溫差過大使血管及心臟負擔增加,在洗澡時摔倒從而溺死的情況特別嚴重。

 

日本東邦大學醫療中心佐倉醫院循環科教授東丸貴信表示,多數人洗澡時都是先洗頭,然後才沖身。但專家指出,由於冬季氣溫低,脫衣後血液會集中於頭部和內臟,若立即洗頭,可能會讓頭部血液流動不暢,長期下來可能引發腦血管疾病。

 

東丸貴信指出,正確的洗澡順序應是先洗臉,然後沖身體,最後才洗頭,讓全身血管擴張後,減少心臟血液循環負荷量。

 

其實,網路上也有從美容養身觀點支持同樣的洗澡順序。洗臉為什麼要放第一?因為進淋浴房後,熱水一開,會產生蒸氣,人體的毛孔遇熱會擴張,如果不先將臉洗乾淨,臉上的髒東西,便會由毛細孔進入,久而久之,毛孔便會被這些髒東西擠得越來越大,臉上的痘痘也會愈冒愈多。

 

所 以應先洗淨臉再清潔身體,而洗澡時水溫應與體溫接近為宜,即攝氏四十度左右。若水溫過高,會使全身表皮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容易發生缺氧;但水溫過 低則會使皮膚毛孔緊閉,不利於清除污垢,也會令體內熱量散發不出來。沐浴時間最好控制在二十分鐘以內,並且保持通風。當洗淨身體後,頭髮在蒸氣中已得到充 分滋養,是洗頭的最佳時間。最後,用清水完全沖淋全身,洗澡即大功告成。

 

醫師︰若沒研究佐證 說法太籠統

 

不過,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醫師許宏志認為,若沒有研究佐證,上述兩種說法可能太過籠統,畢竟會影響腦血管疾病的長期因子非常多,就算是洗澡,包括室內溫度、水溫等,也都可能有影響,很難單就洗澡順序判定會影響腦血管健康;但冬天洗澡確實要多注意水溫及心血管問題。

中醫師廖婉絨指出,肚腹暖則全身暖,所以先沖身體再沖頭,較能保暖身體不易受風寒的侵襲。至於先洗臉,應該是在衣服還沒有脫掉的時候先清洗臉部,之後脫掉衣服先沖身體,身體暖了之後再洗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藤小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