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小二「開店&工作室の Q&A」:社區大樓是電腦業的最大客源,要接? 不接? 名片 還有作用嗎???(2015/2/5)
本篇文章收錄在藤的「開店&工作室の Q&A」裡面,適合年輕同業參考,老手就不必了!
很多電腦店家最喜歡找附近有很多社區大樓的地方開店,
尢其是直接進駐在社區大樓一樓店面的最好,
這樣比較能有穩定的維修客源,
每天開門,就等著住戶送修電腦就好。
是的,這方式,也滿適合初自行創業的人使用!
想起藤早期,也是與配合的廣告公司,
包下咱們北屯幾間的社區大樓的電腦維修服務,
維修量,真的有變多。
BUT,在經營了二年大樓維修服務後,
藤砍掉這項配合的服務,
WHY? 有那麼好的客源,為什麼要切割???
最主要的原因:
1.維修費用太過於低價,量多,但更累!
2.常要排時間到客戶家做到府檢測,跑來跑去,浪費不少時間,而且油錢UPUP..
3.只要一接到客戶的電腦,你就得立馬出門;更慘的是多數時間都是約在晚上,所以常會很晚歸。
4.到府只能做簡單測試或重灌,有時得多跑幾次。
5.客戶多數是爸爸媽媽居多,通常想換的零件,都選便宜廠牌,給的建議,有時會聽不進去。心態是能用就用。
6.常做到流汗,還被嫌到流涎...
7.殺價是本性...這才是TOP!
綜合以上觀點,
藤還是覺得不要太寵壞客戶,
而且也容易綁手綁腳,無法實現自己的維修理念,
當然,藤自己本身已經有龐大的客源,才可以這樣任性,
甚至也公司客戶都不想去接。
不過這幾年藤還是會選擇性接CASE或是以前大樓老客戶,
遇到熱心一點的管理員,常會想要幫藤介紹住戶,
但藤通常都會挽拒,也不會留名片...
因為以前曾經吃過很多苦頭,雖然甜美...
話說,藤常去社區大樓搬電腦時,
有的社區大樓本身就有進駐電腦店家丫...
有的住戶是反應就是常送修,一直花錢,才想找外面的店家試看看。
也許,這是不是長期被住戶凹,店家也會擺爛處理???
另外,藤也有同業是開在社區大樓內的,
他們也是有很多苦水的,
因為常送修,熟了,
有些住戶有什麼小問題,就會搬去檢測,
當然,只是要小問題又不花太多時間,店家多數會殺米斯~
但只要遇到要汰換零件,或是建議重灌處理的,
你知道的,住戶的本性就會再度邪魔附身了...
我就會常笑他,光是處理這種白工,就夠佔去你不少時間了...
所以,若有店員跟你說"你不要再送修到本店"...
這代表這住戶已經太OVER了...
藤現在也都沒在印名片了,
以前是不流行BLOG,所以才需要發名片給客戶,
但現在BLOG當道,
咱們要像柯P說的,所有東西就給他網路公開化,
客戶要送修前,一定要先看過咱們的處理流程,
這樣才能減少更多不必要的問題及爭議!
有什麼問題,就上網Google丫!
發名片,另一個缺點,
就是會有客戶將名片給朋友,
有些朋友認為咱們就會"打折","服務好"~
所以藤也不太喜歡這些不上網就直接要送修的"客群"...
直接擺黑臉,就算你去跟朋友投訴也沒用,
因為你朋友已經習慣了。
但對於一般年輕同業來說,
盡量還是多拼一點,接愈多客群愈好,才能支撐下去,
畢竟,沒穩定客源,就沒有財源,什麼都不是!
藤已經從2015年開始,
漸漸要減少工作量,把一些業務項目給停止,
也會再加強客戶的篩選,
所以在電話或是LINE裡,如果覺得客戶是不OK的,
就會另請高明,外面一堆店家。
反正少處理一件,也不會餓死。
每天要做的工作,盡量單純,開心,
這樣才可以一直永保對電腦維修的熱情....
藤的銘言:
要懂的拒絕客戶,
要懂的篩選客戶,
只要客戶會回流第二次的,那將是永久支持你的客戶!
不要只有客戶可以挑維修人員,
而是維修人員也可以挑客戶!
今晚真冷,讓我們一起熱血一下吧!
貴婦奈奈文章提到的10件事(含盧衍良評估正確性)包括:
1. 盡可能選擇大型飛機。大型飛機有比較大機會緩衝避免直接撞擊。
盧衍良說這說法無根據,因為旅客根本無法預知飛機發生事故的原因,大型飛機也會發生很嚴重的事故。
2. 記住五排法則。格林威治大學研究結果指出,緊急出口附近前後五排的座位逃生機率最大。走道座位存活率(64%)又比窗邊位置(58%)大。
盧衍良說,這情況前提是飛機發生事故事可以逃生的狀況,過去也曾發生飛機落地時失火,結果坐在逃生門旁反而是第一個被燒到,要視飛機事故發生的原因。
3. 仔細閱讀飛安說明,聽從空服員指示(包括基本的飛機起降時不能上洗手間,要快點回到座位,椅背豎直、繫好安全帶、關掉電源、手機開飛航模式、氧氣面罩掉下時先戴好自己再幫小朋友戴上……)
盧衍良說,這些要求是正確的。
4. 你只有90秒(一分半鐘)的時間可以逃出。通常超過90秒還沒能逃出機艙的話生存機率偏低。
盧衍良說,現行法規對於飛機的設計,確實有要求必須要讓旅客在90秒內疏散完畢,這說法是有根據的。
5. 克服偏見,擬好求生的行動計劃才重要,包括觀察出口在哪,自己的座位離出口走多久,有那些東西會擋在你前面,哪些人可以協助你或需要你的協助。
盧衍良說這說法正確,旅客上機後確實要了解周遭狀況、逃生動線。
6. 黑色十分鐘與黃金九十秒:空服員都知道最可怕的十分鐘是起飛後的前三分鐘和降落前的七分鐘。空難發生時只有一分半鐘(九十秒)能讓你逃生。
盧衍良說,飛機起降時確實比較容易發生狀況。
7. 以最快速度戴上氧氣面罩。
盧衍良說,氧氣面罩只有在客艙失壓時才會需要,其他時候大多數沒什麼用處。
8. Brace Position:調直椅背,繫好安全帶,帶上緊急氧氣面具,看清楚緊急出口位置。調整自己的最後坐姿,咬緊牙齒,下巴緊靠自己的鎖骨,以緩解頸椎的衝擊力,雙臂彎曲護住肋骨兩側,以保住主要內臟,併攏雙腿,彎曲膝蓋。
盧衍良說,這是迫降時的標準姿勢,同樣也是在落地階段才有需要做,但並不是只要有事故就要做。以復興航空這次的空難來說,乘客其實沒有時間做這項動作。
9. 不要管行李了!但要記得帶孩童。
盧衍良說,這點沒錯,逃生時攜帶行李確實有可能妨礙逃生。
10. 通常年輕的、苗條的人有較大機會獲救,保持自己最佳狀態,可以自救也能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