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總教練徐生明 心肌梗塞過世
新頭殼newtalk 2013.08.24 涂鉅旻/綜合報導
中華職棒今晚傳出1則不幸的消息,義大犀牛隊總教練徐生明今(24)晚結束與兄弟象的比賽後,和妻子在住家附近散步,不料返家後心肌梗塞,送醫急救無效去世,享年55歲。
據了解,徐生明病發後,在晚間9點29分送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急救,但已無生命跡象,醫護人員搶救無效,在晚間10點23分宣布死亡。目前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已指示,全力協助處理後事。
徐生明在1991年時,以32歲之齡接下味全龍總教練一職,生涯曾擔任味全龍、興農牛、第一金剛、中信鯨、義大犀牛隊總教練,生涯拿下728勝、 716敗,勝率達5成04,1997年到1999年曾率領味全龍隊拿下三連霸,今年上半季更是率領剛成軍的義大犀牛奪得季冠軍。此外,徐生明也曾在 1999年因不願配合打假球,遭人持刀刺傷。
義大犀牛總教練徐生明,突然辭世,震驚了台灣體壇,因為徐總從少棒開始加入球隊,更是台南第一代巨人少棒的成員,投入棒球40多年,徐生明向來以嚴格帶兵著稱,他是台灣職棒史上第一位奪得700勝的總教練。
不管是棒球迷,還是一般民眾,「徐生明」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因為他從小到成棒都是國家隊的投手,著名的「蝴蝶球」,飄忽不定,是他最有名的投手利器!卸下投手身分的徐生明,還到南韓攻讀體育碩士,期間還成為韓國業餘年度最佳投手。
回到台灣,先到文化大學任教,之後展開他長達17年職棒教練生涯!義大犀牛是他教練生涯,最後一個球隊,在他的帶領下,義大犀牛隊創下成軍第一年就封王的紀錄!1958年出生的徐生明是台南第一代巨人少棒,1971年參加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1974年在世界青少棒賽,台灣對美西之戰,飆出15K平大會紀錄,震撼全台,他更曾與郭泰源、莊勝雄等人為台灣取得1984年「洛杉磯」奧運棒球表演賽的資格權,球員退役後成為職棒教練,但他所擅長的蝴蝶球,仍舊為人津津樂道。
徐生明最先的教練生涯,起於味全龍,他帶兵一向以嚴格著稱,是中華職棒至今最著名的總教練,他也是職棒史上首位奪得700勝總教練,卻也是史上最多勝和最多敗教練,8月初,徐生明曾出席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記者會,會中他笑談生死,說自己「已下達人生最後時刻指令,預立醫療自主計畫」,預先完成他「人生最後的戰術」。
之所以會有這麼豁達的態度,主要是在球場上嚴厲的徐生明,曾經歷身病痛折磨,痛風長年服用止痛藥,加上高血壓一度引發腎衰竭,徐總飽受洗腎之苦,2004年進行腎臟移植手術。
但是怎麼也沒想到,嚴厲的徐總會走得這麼突然,球場上再也看不到,他指揮球隊的英姿了...
昨晚上看到新聞,整個很震驚,而且還是藤媽在說的,
徐生明也一直是藤滿喜歡的教練,
這樣的突然辭世,真的讓人覺得人生無常,
所以,人真的要及時行樂丫....
那一年 我被徐生明小小修理了一下 |
‧jabbar 2013/08/26 |
【特約作家jabbar】
2、30年前剛開始跑棒球新聞時,我就像現在網路上很多酸民一樣,喜歡在記者室大發謬論,自以為很懂,那時最常幹的一件事就是坐在記者室酸那些老是讓對方盜壘成功的捕手,有一天,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跟我說:「不要亂罵,這不能怪捕手。」我回頭一看,是徐生明。
他在我旁邊坐了下來,要我仔細看投手的投球動作,「投手『摸胸(motion,投球動作)』太大了,大聯盟的捕手來也阻殺不了盜壘者。」
我仔細地看,的確是如此,捕手接到球時,跑者已跑過一半,傳球其實都是白傳,根本沒有阻殺機會。
那時的徐生明跟我認識,但不是那麼熟,一般人可能只是在心裡罵我,不會想要「得罪」記者,徐生明卻不管這一套,他就是聽不下我的這種酸話,一定要跟我說個明白。
那一天開始,我不再是個酸民記者了,我開始知道,有戰術問題要直接問教練到底他下達的是什麼戰術,有再見三振,去問投出再見三振的投手,三振那一球他投的是什麼球,再問捕手,三振那一打席,他的配球策略是什麼,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不問,我自以為是的答案常是錯的。
因為,棒球有很多細微巧妙的東西,不是肉眼可以看出來的,例如,投手投的球種,這麼幾十年在球場上採訪的經驗,常發現關鍵一擊時,打者認為的球種,常跟投出實際投出的球種不同,例如,我們會問打者那一球是什麼球,是他設想要攻擊的球嗎?經常打者會說他認為打到的是什麼球(例如速球、指叉球、曲球.....)然後我發現,如果再去問投手,有6成以上機會投手說出的球種是跟打者認為的球種不同。
如果連站得最接近的打者都對他打出再見安打的是什麼球,不那麼有把握,那我們坐在記者室的人又哪能斬釘截鐵地說那是什麼球?
事實上,這也是徐生明曾指正過我的一件事:「不懂就不要亂猜球種。」他說連他自己在休息區憑肉眼看投手投出來的球,也不見得能十拿九穩地猜出投手究竟投出來的是什麼球,所以他對有些人每次棒球轉播時,篤定地說出球種的事,其實很不以為然。
還有,有些選手(不管是內野手或外野手)常出現撲接球的驚險場面,開始時都會把他們當成美技來形容,徐生明有次跟我說,有些是美技,有些不是。
「你看李居明守外野,有沒有常常撲接球?沒有,因為,他聽聲辨位的能力一流,打者球一打出去,就約略知道球的落點,所以他不需要用撲接的方式。」他說:「有些判斷力較差的或起步較慢的,明明一個不難的球還是得用撲的方式才能接到。」他有告訴我哪些球員屬於這樣的,但遵照他的囑咐,我不能寫出名字。
這就是我認識的徐生明,一直對我直來直往的徐生明,我一直很感謝他沒把話藏在心裡,讓我知道棒球是個很高深的學問,不懂沒關係,要問,不要強自以為知。
從那以後,我在球場上最喜歡碰到他,跟他聊天總會有些收穫,即使沒有聊出新聞,也能聊出知識。
例如,他在時報鷹隊擔任投手教練時,來了個年輕的強投奇戈,球速150公里,頗被看好,但實際上了場,卻發現他有控球問題,那一陣子我都很早就到球場,看奇戈每回都乒乒乓乓在牛棚投了100多個球,練得很勤,但投球狀況卻並沒有什麼改善。
我問徐生明這個選手怎麼了?他笑笑說:「那樣練,投再多球都沒用。」
「練投時,每一個球都要設定一個狀況,例如,這一球我要投了,打者是誰,林仲秋嗎?李居明嗎?這時壘上狀況是怎樣,有人在壘嗎?幾人在壘嗎?球數幾好幾壞了呢?這一球我投球目的是什麼?是要跟他對決?要吊他?還是要騙他?」
他說:「要把這些都想清楚了,再投球,看投出去的球是不是照自己的意思進壘。」也就是說,即使練投時,也都要有明確的狀況設定及目的,而不是傻傻地投,他說:「練投又不是練身體。」
實在很懷念那些被他訓或被他教的時候,現在,沒機會了。
【2013/8/26 聯合新聞網】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