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小二電腦組裝手札-怎麼組出CP值高的電腦?
哈,這標題,雖然是已經很老掉牙,但是網路上卻還是很多人在發問...
何謂CP值?
引用網路上的說法:
C/P值就是capability/price 的縮寫,就是性能與價格的比值,
東西性能越高,價錢越低,他的C/P值(C除以P的值)就會越高。
不過要怎麼強看待CP值高不高,由於網路上充分太多自我感覺良好的高手,
所以藤將以自己的想法來描述,同行及格友,看看就好!
因為這個議題,常有一些後進在題問...
在幫客戶規劃一台電腦前,藤大都會跟客戶做討論一些使用上的習性,
比如:遊戲為主?繪圖為主?掛網為主?使用時間多久?爽度等級?預算多少?機殼觀點?
當客戶給了一個預算,藤馬上在心中開始進行零件藍圖規劃,
由於主機板、記憶體、燒錄器等三個零算是屬於固定不變,所以針對其它零件做組合。
雙核?四核?顯示卡等級?電源供應器等級?
這三個零件若構思出來了,即可選擇機殼類型。
針對CPU而言,如果客戶是屬於遊戲類型的,而且很常花時間在玩遊戲,這種會比較注重爽度,
所以藤會直接採用四核心等級,進而挑選二千多,三千多及四千多元的顯示卡,以及適用的電源供應器,甚至適用的機殼。
藤以今年100年目前市場主流規格來舉例:
客戶預算10000元:
來一雙AMD雙核心+2G記憶體,一樣是選擇二千元的主機板,
500G硬碟及DVD燒錄器,
在機殼上,藤會選擇便宜或是時尚的二種。
在電源供應器,則是選擇400正瓦電源供應器。
也許會有人說,文書型的電腦或是非玩遊戲的電腦,用一般幾百元,三百多瓦的電源供應器就好了,
非也,因為現在便宜的電腦供應器偷料比以前還嚴重,市面上有很多四五百瓦的,不用一千元,
藤選擇約400足瓦的電源供應器,可以確保電腦在三四年內,產品的穩定,供電正常~
很多電腦的故障,多數是跟電源供應器有相當的關係!
所以藤對於文書型的電腦,
用料不會省,所以長久來看,也能算是高CP值~
客戶預算15000元:
來一顆AMD X4 955 四核心CPU,二千元等級主機板,2G~4G記憶體,500G硬碟,DVD燒錄器,
500瓦(一千多)的電源供應器,近三千元的顯示卡,一千元左右+散熱良好的機殼!
至於細項的電源供應器、顯示卡及機殼要怎麼挑選,
這就得看組裝人員有沒有用心在觀察市場的零件價格動向,
就顯示卡而言,近三千元的,藤會挑選技嘉N440 1G 或 微星R4850 1G,甚至微星450GTS 512M,
就電源供應器而言,藤認為佶偉代理的GTP 525瓦電源供應器,便宜又好用,也許有些人會說佶偉是啥小?
藤會想跟那些玩家說:我用的爽就好,管你什麼大廠牌....
其實多數的客戶滿多也不知道預算到底要提列多少,
此時就看客戶口袋有多深,
如果有多一點的預算,倒是可以幫客戶提升顯示卡的等級,
甚至針對電源供應器及顯示卡做高階升級,
這是能靈活運用的,甚至可以嘗試自己想要搭配的規格出來....
網路上也有人會拿二線廠牌的規格來做CP值比較,
比如使用X擎的主機板,不知名&便宜&高瓦數電源供應器,技X華X微X之外的顯示卡,
甚至使用低規CPU做超頻,也許價錢能再便宜、降低許多,
但是藤反而會認為這已經失去CP值的意義了,
電腦的品質及之後的維修過程,
即是要承擔的代價!
很多論壇,零件開箱,不是用最低規格就是用最高規格來當CP值,
也許當下CP值很高,但是看在我們這些專修電腦的人來說,
卻是生意的來源丫!
對藤而言,電腦除了CP值要著重,CV值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
CV值簡單的說,即是電腦的附加價值,
我想這個價值,只有藤的客戶才能體會到!
總之,如果要組一台高CP值的電腦,是要從很多層面去看的,而不是從當下去看而已,
同時也不要有論壇的迷思,
不然等採用別人建議規格後,卻發生不穩定,那這樣怪誰咧?人家才懶的理你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