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意外頻傳 〞水母漂〞觀念錯誤
【吳怡君 蕭鴻翰/台北】
當發生溺水時,第一時間你會怎麼做?大聲呼救,還是利用水母漂自救法?不過有專家表示,溺水時水母漂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因為把頭埋在水裡無法呼吸,也無法求救。
看似平靜的外雙溪,其實暗藏許多危險的漩渦和暗流,但是小朋友一點都不擔心,照樣玩得不亦樂乎。
雖然家長們都認為看著孩子,應該就不會有問題,不過溺水都來得太突然,一個不注意就可能造成遺憾,台灣每年都不斷發生,這樣的悲劇根據統計,91年台灣有898人溺水,94年更高達998人,六年都維持在8、900人,平均每年有904人溺水死亡。
一幕幕觸目驚心的溺水意外不斷上演,原因不單是許多人輕忽了,大自然的威力。專家說,大部分的民眾對溺水自救的觀念其實是錯誤的。
海浪救生協會秘書長張培廉表示,一個人快淹死了還做水母漂,把頭埋在水裡面,使自己的口鼻中止呼吸,不是死得更快嗎?更有一些救生員,還教大家在水母漂,還用手把兩隻腳抱起來,把自己的腳抱起來,代表頭會更深入,他的口鼻在水裡面更深,他死的更快,所以這是不對的。
專家表示,正確的自救方法,是仰著讓口鼻留在水面上,腳還要不時踩水 保持體溫,再利用單手向他人求救,絕對不要把頭埋在水裡,這樣更不容易被人發現,不過最重要的是,溺水時要冷靜,才有機會化險為夷。
下面是格友提供不同的見解,參考看看!!
所謂的溺水意外表示當事人已經無法讓自己浮出水面呼吸空氣以生存
而能夠使用水母漂的人表示他是具備相當的水性
受過水訓的人都知道
仰漂讓口鼻浮出水面呼吸的方式是比水母漂還要耗費力氣的
水母漂並不代表就是一直讓自己的口鼻沉入水中
而是透過最省力氣的方式讓自己在水面上保持載浮載沉的狀況
當身體需要氧氣的時候
輕微划動雙手順勢讓自己的口鼻輕輕的抬出水面快速呼吸並且立即自然的放鬆讓頭埋入水中
如此不斷的循環撐時間以等待救援
此動作就是俗稱的((換氣))
所以溺水(應該是說在汪洋的大海或水中失聯或說暫時無法上岸的時候)以水母漂的方式是絕對正確的
不知道該位海浪救生協會的秘書為何會發出那樣的見解?
能泅水上岸的人當然老早就上岸了
就是沒辦法上岸才會想辦法撐時間待救
水母漂僅是減少體力消耗的最好方式
只要身體放輕鬆趴在水面上即可
其必然會讓頭部暫時埋在水中
沒氣了就是抬頭換氣
整個待救的過程中當事人不會傻傻的讓自己的頭一直埋在水中到斃命
所以此則新聞是有很大問題
使用仰漂是錯誤的
水母漂是正確的
參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