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小二電腦修配坊 藤老二的硬碟也壞掉了,好在平常有做多方面備份,多顆硬碟做分散險!Google+Dropbox+SyncBack,是利器丫!(2017/5/31)
→W10安裝後的設定 | →Google雲端教學 | →SyncBack自動備份 |
藤工作用的電腦,這禮拜一掛了,
電腦使用中,要存資料時,發現硬碟一直在卡滋卡滋...
檢測結果,500G的Toshiba硬碟掛了。
其實之前就有這情況發生,但每次重開機後又都正常一段時間,
硬碟檢測也沒有壞軌的情況,但有二三個老化,
所以當下就沒在意。
人嘛...總是要等到故障時才想要補救!
藤的硬碟分配
60G SSD,做系統
320G HDD,放個人資料
500G HDD,放程式及維修表格。
這叫分散風險。
因為平常修客戶的電腦,知道硬碟都是有一定壽命的。
好險平常個人極重要文件都有放在Google及Dropbox雲端,
主要常用的軟體程式也都有放在眾隨身碟裡面。
所以這500G裡面的東西,其實不見也沒關係。
好在藤還是有將500G的檔案救出來,
不然有的程式沒了,要再重新下載就要花更多時間。
後來電腦換上新的1TB硬碟,
把320G裡面的東西都移過去,
然後再找個良品500G來當程式碟。
藤的打算是1TB分割為D E槽,
500G則是拿來放程式,下載及維修文件,
包括桌面的路徑,也都是設在500G硬碟裡(怕SSD掛掉,桌面文件也不見)
然後再利用SyncBack自動備份程式,將500G的資料全部再備份到E槽。
這Syncback程式可以設定排程備份,而且只會備份有修改過的資料,
所以備份時並不會耗費太多時間。
這樣的用意是,如果未來500G硬碟又掛了,
至少D E的資料還有在就好,只要再換一顆替用硬碟即可。
可能會有人問,為什麼藤不直接用SSD+1TB HDD就好,
幹麻還要多用一顆500G硬碟?
因為常期下載,移動資料,硬碟使用率很頻煩的話,
故障率相對就會提高許多囉!
所以如果要死,那就要選擇讓替身受死就好。
所以一般網友如果只有使用一顆1TB硬碟的話,
要馬本身就有備份的習慣,
要馬裝第二顆硬碟,會比較安全一點。
不然光是資料救援費用就要二三萬元了。
對了,T牌及W牌硬碟,盡量不要採用,
不然絕對讓你流鼻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