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小二電腦修配坊 2018年 社會新聞-裕隆董事長 嚴凱泰,食道癌復發,54歲驟逝。人生在世,身體健康才是財富,不煙不酒不嚼檳榔才是王道...(2018/12/4)
昨天整個新聞都在報導嚴董辭世的新聞,
應該讓整個台灣界的人相當震驚,
有在看SBL籃球裕隆隊的,有買裕隆汽車的,應該都知道這位老闆,
年輕,帥氣,事業,讓大家無不喜歡他。
最近藝人安迪也是食道癌辭世,接著換嚴董...
只能說,這個食道癌,又會引起一波討論潮。
總之,遠離煙、酒,能讓身體更健康一點,
這就像藤的痛風,也是一直困擾著...
柑橘,要大漲了嗎?
醫師指出,在台灣,每年新診斷食道癌患者約2,500人左右,9成以上都是男性,男性好發年齡層大約在50-60歲期間,而在這幾年台灣男性食道癌的發生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可能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包括喝酒、吸菸、嚼檳榔等習慣,特別是濃度高的烈酒,更是誘發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導致食道癌患者增多及年輕化。
詹凱翔醫師建議,減少暴露菸酒等危險因子是首要任務,若有這些暴露也建議在還沒有症狀前,於健檢時可以考慮安排食道鏡、胃鏡檢查,以利早期發現。當然,若有上述症狀時,更應及早去醫院腸胃科就診,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目前已知的危險因子有:年齡(中老年人居多)、性別(男性居多)、吸菸、嚼食檳榔、重度飲酒、吃或喝極熱的飲食、吞食強鹼物質所造成之腐蝕性傷害、醃漬物裡的亞硝胺、有過頭頸部癌症病史者、既存的食道疾病(例如:食道弛緩不張症、逆流性食道炎、巴雷斯特食道症(Barett’s disease)、食道裂孔疝氣,乳突病毒感染等)。
引用早安新聞: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142
【早安健康/高鈺玫報導】台灣食道癌死亡率呈攀升趨勢,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十大癌症中,食道癌排名第九,而食道癌早期症狀較不明顯,常會被輕忽,錯過黃金治療時間,等到中後期出現明顯症狀時就醫,通常已為時已晚,因此食道癌的患者中,五年的存活率幾乎不到20%。早期發現食道癌的警訊,可將5年生存率提高至50%,治療痊癒機率也較大,有哪些症狀時就要注意可能是食道癌警訊呢?
食道癌初期症狀難發現
- 吞嚥時有哽咽感
最典型的食道癌初期病徵通常是吃東西時感覺吞嚥困難,或是吞東西時感覺食物黏在食道壁上滯留、緩慢通過的感覺。 - 喉嚨卡卡
常常覺得喉嚨乾乾卡卡的,喝很多水也無法改善;總是覺得咽喉緊縮,尤其喝熱茶、熱湯,從咽喉到食道都乾澀不舒服。 - 咳嗽、常清痰
員林市員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吳文傑曾撰文提到,食道癌初期症狀常可能被認為是胃食道逆流的非典型症狀,如咳嗽、喉嚨卡卡或是需常清痰。出現這類型的症狀時,常會被輕忽,認為吃吃成藥即可解決,但這些症狀卻可能是早期食道癌得唯一警訊。
吳醫師提醒,若是到耳鼻喉科或胸腔內科檢查,都沒有找到原因時,一定要到腸胃科照胃鏡仔細檢查,因為胃鏡可看到黏膜表皮的病變,及早就醫才可進行早期治療。
食道癌風險族群
食道是食物進入體內的必經之路,因此最容易暴露在各種致癌因子之中,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文倫便曾撰文提到,食道癌大多與飲食習慣相關,像是喝酒、嚼檳榔、抽菸,或是常吃亞硝胺的食物、熱茶等。
食道癌預防方法:每天一顆柑橘
刊載在《Cancer Causes & Control》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調查柑橘類的攝取量與食道癌、賁門癌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柑橘類攝取最多的組別比攝取最少的組別,罹患食道癌的機率降低了23%,罹患賁門癌的機率則降低了38%。
研究中也提到,每天吃100g的柑橘類水果,約一顆橘子或檸檬的量,即可降低罹患食道癌的風險14%,降低罹患賁門癌的風險25%。
因為柑橘類富含維生素C,可以保護黏膜組織不受氧化壓力所侵害,並阻礙致癌因子的生成,柑橘類還富含多酚類,可以保護DNA,控制細胞的生長,並可誘導細胞凋亡,抑制癌細胞的擴散。
橘子這樣吃的營養更高!
日本藥學博士村上光太郎提到,橘子皮中的隱黃素多上果肉3.5倍,先將橘子烤過,可讓果皮中的隱黃素滲透到果肉中。隱黃素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類胡蘿蔔素,可提高免疫力,預防病毒與癌細胞。
日本中醫藥膳師岩田麻奈未則提到,將橘子皮洗淨、切細絲乾燥後,可加入香草茶或是紅茶等茶類一起飲用,充分吸收橘子的營養素。